【1141111】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暨信華法律管理講座系列邀請湯德宗前大法官演講

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博士班為增進學生研究能力,與本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CrimLaw)管理的「信華法律管理講座」基金合作,於2024年設立「高大法學院博士班經典講座」,於學期中定期邀請各領域名師進行前沿主題演講並且分享其投稿與審查的標準和經驗。

本次於11月11日 (二)PM3:10-5:10 (C-7/SA-22)邀請湯德宗前大法官演講 ,講題為:「大法官往事知多少 & 如何讀懂我的心--釋憲學思心路心法尋繹」,以多年任內的司法觀察與釋憲思維為題,分享其在司法院的見聞、心路與著作心得。

湯前大法官以幽默平實的口吻,首先回顧他在司法院服務時光的見聞,從機關的食衣住行、人事運作到社交文化皆侃侃而談。

他個人對於大法官角色的看法,強調大法官之所以「大」,不在權位,而在品格。「大法官之所以『大』,是因為光明磊落,君子不器,有容乃大。」湯前大法官亦分享了其就任前的自勉之舉,他親自自《孟子》中擷取名句,並邀請于右任先生嫡傳弟子唐濤書法家書寫「養浩然正氣,行天下大道」對聯一幅,懸掛於辦公室入口,時時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隨後,湯前大法官隆重介紹其新書《釋憲學思心路:湯大法官德宗意見書心法尋繹》。湯大法官跟大家分享,他把此書獻給他的恩師已故的前臺灣大學教授楊日然大法官,細數在臺灣大學法律系唸碩士時與楊日然教授亦師亦友相處的點點滴滴,感謝當年的鼓勵與照顧。該書分為三大篇章:第一篇〈因緣生法:解釋與意見書〉,收錄他在任內參與的90件解釋與70件個別意見書,記錄大法官在極少數受理案件中,如何面對艱難的憲法審查與制度掣肘。
第二篇〈有始有終:三件補遺,庶幾無愧〉,則記述他任期後半所經歷的關鍵時刻,包括黨產條例案、同性婚姻釋憲案等具爭議性的憲政議題,並呈現他對司法獨立與誠信原則的堅持。
第三篇〈主題導讀〉,則由國內憲法學界十五位學者共同撰寫,分類解析湯大法官個別意見書的主題與學理意涵,使書中思考更具體系性與學術深度。

湯前大法官指出,他以能成為一位「筆鋒常帶感情」的大法官自許,在考慮個案時不忘人性,重視基本權的實質保障。他特別提及釋字第715號對工作權的詮釋與第699號對遷徙自由的界定,皆體現「基本權保障範圍的確認」之重要性;同時,他亦強調建立正確的憲法解釋方法,包含比例原則、平等權及釋字第709號對正當法律程序的操作。

在問答階段,他談到:「我對自己有要求,因為那就是我的工作。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是一種責任。」在YT有眾多粉絲訂閱頻道的他也幽默地透露,未來希望開設一個閱讀專區,鼓勵學生與社會大眾重新愛上讀書和分享心得。現場同學熱烈回應,表示已追蹤他的頻道。毋需主張空洞的國民感情,也不要孤立於世界,應培養感性的興趣與理性的力量並行。

最後,吳院長感謝湯老師的精彩演講,愉快的以「訂閱湯老師的頻道」作為結語,現場掌聲熱烈。講座後同學們踴躍提問、合影與簽名留念,場面溫馨熱烈,為本次活動畫下圓滿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