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資訊

教學團隊
2017/07/25
個人表現 |
開課課程 |
資料下載 |
基本資料 |
|
|
職 稱:副教授 研究室號碼:法學院511室 E-Mail:moseltal@nuk.edu.tw |
學歷 |
|
台北大學法學博士 |
|
經歷 |
|
經歷: 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系主任(109.08~迄今) 國立高雄大學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組長 (107.08~109.03) 高雄高分院[刑事補償事件求償審查委員會]委員,102/103/105年。 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補償事件求償審查委員會]委員,103年。 考試院高普特考典試、命題、閱卷、口試委員,98-105年。 |
|
研究專長 |
|
刑法、刑事政策 |
期刊論文
年度 |
刊名 |
登載期刊 |
2021.11 |
告得巧妙 |
月旦法學教室,第229期,頁20-22 |
2021.01 |
踐踏商譽 |
月旦法學教室,第219期,頁19-21 |
2020.06 |
日本刑法上監督過失之定位與問題(The Positioning and Problems of Supervisory Negligence in Japanese Criminal Law) |
華岡法粹,第68期,頁93-134 |
2020.04 |
身體不適趴趴走 |
月旦法學教室,第210期,頁16-19 |
2019.09 |
破案心切 |
月旦法學教室,第203期,頁18-20 |
2019.09 |
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機制定位與公務人員任用消極資格:以戴立紳案為楔子 |
國會季刊,第47卷3期,頁48-58 |
2019.02 |
舊友重逢 |
月旦法學教室,第196期,頁18-20 |
2018.10 |
兩情相悅之刑法評價 |
月旦法學教室,第192期,頁33-38 |
2018.05 |
新舊時效規定之適用──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52號判決 |
月旦裁判時報,第71期,頁29-37 |
2018.04 |
強盜價值輕微之物 |
月旦法學教室,第186期,頁21-23 |
2017.11 |
二重買賣之刑法評價 |
月旦法學教室,第182期,頁27-29 |
2017.02 |
賭博與必要共犯 |
月旦法學教室,第173期,頁21-23 |
2016.08 |
準強盜之強制程度-評最高法院 105 年度台上字第 950 號判決 |
月旦裁判時報,第50期,頁38-48 |
2016.06 |
中止未遂與普通未遂之區別-最高院 104 台上 3222 判決 |
台灣法學雜誌,第298期,頁145-148 |
2016.06 |
結合犯不適用組成單一犯之減輕刑罰規定-最高院 104 台上 3500 判決 |
台灣法學雜誌,第297期,頁173-174 |
2016.05 |
產後憂鬱下之生母殺嬰 |
月旦法學教室,第163期,頁24-26 |
2016.03 |
中止未遂之性質與檢驗 |
台灣法學雜誌,第291期,頁141-146 |
2015.10 |
業務過失之業務概念 |
月旦法學教室157,頁33-35 |
2015.07 |
過失之不純正不作為犯-簡評臺灣高等法院一○二年度醫上訴字第十一號 |
月旦法學雜誌243,頁243-253 |
2015.02 |
黑心油品事件之公務員刑責 |
月旦法學教室149,頁43-51 |
2015.01 |
變體構成要件-以義憤殺人為例 |
月旦法學教室148,頁21-23 |
2014.11 |
媒體上的法律專家與煽惑罪 |
月旦法學教室146,頁49-56 |
2014.08 |
想像競合一行為之認定-簡評最高法院一○一年度台上字第一○七與二四四九號刑事判決 |
月旦裁判時報28,頁47-61 |
2014.03 |
看見臺灣-談公務員圖利業者與依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行為 |
月旦法學教室138,頁57-63 |
2013.11 |
證人記憶不清與不實陳述 |
月旦法學教室133,頁33-35 |
2013.06 |
同時符合數款加重竊盜規定之適用── 簡評最高法院六十九年台上字第三九四五號刑事判例 |
月旦裁判時報21,頁103-106 |
2013.05 |
擅自使用他人電腦並瀏覽其檔案 |
月旦法學教室127,頁27-29 |
2012.11 |
刑法的行為 |
月旦法學教室121,頁33-35 |
2012.10 |
因飢餓進入無人看守商店取餅乾充饑有無加重竊盜罪之適用--簡評最高法院六十四年臺上字第三一六四號刑事判例 |
月旦裁判時報17,頁91-94 |
2012.04 |
砍取無經濟價值任人採刈之農作物(白露筍尾梢)--簡評最高法院四十七年臺上字第一三九九號刑事判例 |
月旦裁判時報14,頁90-93 |
2011.08 |
預備犯之中止 |
月旦法學教室第107期,頁30-32 |
2011.06 |
自招危難 |
月旦法學教室第104期,頁30-31 |
2011.02 |
施強暴於直系血親尊屬罪之解釋與適用 |
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頁140-142 |
2011.02 |
非醫師之醫療行為在刑法上之評價 |
法令月刊第62卷第2期,頁83-101 |
2010.04 |
相續共同正犯應否對加入前之行為負責──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台上字第四二三○號判決 |
月旦裁判時報第2期 |
2010.04 |
構成要件之結構分析-兼論襲胸案在強制猥褻罪之適用 |
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頁92-101 |
2009.12 |
檢視我國販賣人口刑罰規定之演進 |
成大法學第18期,頁39-101 |
2009.07 |
法律解釋與法條結構─投票受賄罪之法律漏洞 |
月旦法學雜誌第170期,頁268-277 |
2007.04 |
輕微案件在刑法上之處理─以最高法院70年台上字第7323號判例作為檢驗對象 |
法令月刊第58卷第4期,頁53-64 |
2004.12 |
穩步向前 - 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刑事實體判決回顧 |
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頁149-167 |
2004.11 |
幫助犯 |
法學講座第30期,頁63-70 |
2004.01 |
刑法的適用範圍 |
法學講座第25期,頁79-89 |
2003.01 |
共同正犯與個人減免刑罰事由 |
法學講座第22期,頁37-43 |
2002.10 |
未遂犯之著手概念 |
法學講座第10期,頁35-39 |
2002.09 |
因果關係 |
法學講座第9期,頁49-56 |
2002.08 |
故意作為犯-可罰性要件 |
法學講座第8期,頁39-45 |
2002.07 |
故意作為犯-有責性 |
法學講座第7期,頁74-80 |
2002.03 |
故意作為犯-主觀構成要件(二) |
法學講座第3期,頁77-80 |
2002.02 |
故意作為犯-主觀構成要件(一) |
法學講座第2期,頁79-81 |
2002.01 |
刑法案例處理方法-以故意作為既遂犯為例 |
法學講座創刊號,頁53-64 |
2001.12 |
內亂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輔仁法學第22期,頁110-150 |
研討會論文
年度 |
論文名稱 |
研討會名稱 |
2019.11.17 |
監督過失之定位與問題 |
第十屆海峽兩岸刑法論壇暨第十三屆內地中青年刑法學者高級論壇(中國西安‧西北政法大學) |
2018.11.11 |
公益揭發(揭弊)機制的價值定位:以戴立紳案為楔子(楊戊龍、謝開平、王獻鋒) |
2018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變動中的大國關係與民主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宜蘭‧淡江大學蘭陽校區) |
2016.05.02-03 |
刑法干預性行為自由之問題 |
第七屆兩岸刑事法制暨財經法律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4.03.17 |
醫護人員執行醫療工作之安全保障──評析醫療法之修正 |
全球風險社會刑法新議題國際學術研討會—以醫療安全及食品安全為中心 |
2013.06.07 |
法定要素之訂性 |
刑法四手聯談研討會/玄奘大學 |
2013.04.25 |
海峽兩岸有關貪污犯罪之探討 |
科技時代財經法律學術研討會(四) |
2013.03-04 |
大陸地區人民假結婚入境台灣之刑罰問題研究 |
委託研究案(陸委會委託專文研究撰述) |
2012.05.18 |
我國貪污犯罪之實證觀察 |
「財經刑法暨智財法律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大學 |
2011.12 |
從圖利罪無罪判決看修法成效──以最高法院98年度確定判決作為觀察對象 |
「當代刑法思潮與刑法修正」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大學 |
2011.06 |
犯罪檢舉人之獎勵與保護──兼論臺北地方法院99年度易字第3759號判決 |
刑法「四手聯談」研討會,玄奘大學 |
2011.05 |
貪污犯罪之倫理差別芻議 |
「職場權責與專業倫理」研討會,高雄大學 |
2010.04 |
虛偽登載之刑事責任 |
海峽兩岸暨日本財經犯罪與公務員犯罪學術研討會,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 |
2009.09 |
非醫師之醫療行為在刑法上之地位 |
「新世紀醫事法律」學術研討會,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 |
2009.03 |
議長選舉與賄賂罪之職務概念─我國與日本實務案例之比較 |
「2009年刑事法學新銳講座,公務員犯罪」學術研討會 |
2009.02 |
賄賂罪之職務概念─日本刑法之借鏡 |
2009年海峽兩岸貪污瀆職犯罪研討會 |
2007.06 |
想像競合與實質競合─由刑法內躍升為公法間一般原則 |
「刑事法學與行政法學之交錯」學術研討會,台灣刑事法學會 |
2005.08 |
規範成長之軌跡-以刑法第三百十五條妨害書信祕密罪為例 |
「刑事法學與憲法學整合」學術研討會,台灣刑事法學會 |
專書論文
年度 |
論文名稱 |
專書名稱 |
出版 |
2018.01 |
類推適用在我國刑事司法實務上之實踐 |
法學與風範:陳子平教授榮退論文集,頁311-337 |
元照出版公司 |
2017.12 |
法務部廉政署揭弊者保護法草案評析(謝開平、楊戊龍) |
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 |
翰蘆圖書 |
2017.12 |
組織與個人管理揭弊初探:制度信任觀點(楊戊龍、謝開平) |
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 |
翰蘆圖書 |
2013.10 |
保密規定於審判實務上之實踐:以周占春案為例 |
公義社會與廉能政法,頁271-291 |
巨流圖書 |
2012.12 |
結果加重犯之共同正犯──從我國最高法院相關見解談起 |
鳥瞰共同正犯(余振華教授刑法研究會叢書),頁45-67 |
承法數位文化 |
2012.04 |
犯罪體系之必然──以誤想防衛為例 |
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上册),頁85-108 |
承法數位文化 |
2008.11 |
成見產生歧視、無知導致恐懼─重新檢視刑法第二八五條 |
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頁45-73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2005.08 |
規範成長之軌跡─以刑法第315條妨害書信秘密罪為例 |
自由、責任、法,蘇俊雄大法官祝壽論文集,頁327-346 |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2002.03 |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在立法上之檢討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 |
甘添貴教授六秩祝壽論文集(二),頁17-47 |
台灣刑事法學會 |
專書
年度 |
著作名稱 |
出版者 |
2017.12 |
公益揭發-揭弊保護政策與管理 |
翰蘆圖書 |
2012.01 |
刑法之繼受與比較 |
元照出版公司 |
執行期限 |
計畫名稱 |
類別/委託單位 |
擔任職務 |
2021.08.01-2022.07.31 |
110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以刑法案例強化學生分析、思考及運用法律檢驗能力之連續課程計畫─提升與強化 |
教育部 |
計畫主持人 |
2020.08.01-2021.07.31 |
109教學實踐計畫-對於刑法案例強化學生分析、思考及運用法律檢驗能力之連續課程計畫 |
教育部 |
計畫主持人 |